关注积石山地震:寒风凛冽,救援第一
发布日期:2024-04-11 17:46    点击次数:71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此次地震已造成甘肃、青海两省百余人遇难,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截至19日12时,共记录到余震306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9次,最大余震4.1级,距主震约14公里。

  地震发生第一时间,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甘肃、青海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亿元,支持地方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尽管可能在不少人的粗略印象中,“6级地震也不大,怎么会造成这么多伤亡”,但事实上,专业判断中6.2级已属强震,而且本次地震震源深度较浅,容易对地面造成较大的破坏,地震发生时间在午夜、震区建筑抗震性能相对较弱等原因也导致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相当大的伤害及后续威胁。

  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国家、社会层面的救援应急就连夜启动。地震救援有黄金72小时的说法,但据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郭迅介绍,“在低温寒潮天气下,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会缩短至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极端天气情况下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24小时,这对被困者与救援团队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寒冬深夜地震,不仅受困人员失温风险加大,抢险救援的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影响,冻土作业难度大,需要更为专业的团队、设备入场。这也是当地救援指挥部劝阻社会志愿者、普通群众车辆盲目前往灾区的最重要原因,同时也要避免造成交通拥挤,确保救援通道、生命通道畅通。

  除了救援力量加班加点全力搜救,当地受灾群众的安置同样面临大考。据兰州中心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积石山无降水过程,冷空气活动较弱,气温缓慢回升,但最低气温依然处在-10 至-14之间,而积石山县此次地震中最严重区域受影响群众有约一万人,加之震中周边辐射区域(尤其是人口较为分散的乡村),对后续抗震防震人员物资保障需求巨大。特别是寒冬户外避险人员的取暖保障,应急帐篷内取暖尤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明火时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等。

  事无巨细,千叮万嘱,地震灾区的桩桩件件都令人百般揪心。随着通讯、电力供应陆续恢复,短视频平台也可以为灾区信息的传递、求救资讯的汇总反馈贡献更多力量。而身处地震灾区之外的普通公众,要尽可能避免对当地居民避险时的穿着、窘态无边界玩梗、嘲笑。地震话题有流量,避险救灾内容受到关注,不是普通自媒体贸然前往灾区“探险”、拍摄素材的理由,短视频时代的自媒体伦理,也要包括对专业救援的尊重和配合,以尽可能不给有限的救援交通添堵。

  不仅如此,地震骤然而至,身处灾难中的人们无法第一时间判断震源深度、震中距离,感知到地震的居民第一时间出门避险的通道也应当保持畅通。据媒体报道,此次地震期间,西安某高校宿舍因宿舍楼门迟迟未开被学生砸破,这反映出日常的防灾减灾机制在关键时刻衔接不畅、应对不力的问题。紧急避险天经地义,规则不能强人所难,学生砸门而出的意识值得称许,学校应急的迟钝必须在这场地震的反思中加以系统性纠正。

  寒风凛冽,民居坍塌、人员伤亡,交通阻断……每一次地震都猝不及防,人类在天灾面前的渺小与无助依然如是,但人们手中可运用的工具在增加,驰援的力量更在汇聚,资讯高度发达的当下,关切灾区的救援进展,思考灾难面前的社会作为,也是需要持续跟进的不同面向。